空污來襲!關於PM2.5你不得不知的4件事!

3.從分布差異了解污染源
行政院環保署104年期末報告(計畫編號EPA-103-FA11-03-A321),台灣細懸浮微粒(PM2.5)成分與形成速率分析,利用綜合三維網格模式模擬污染源之貢獻量,下圖為台灣地區排放之原生性污染源與所有人為排放源對周界細懸浮微粒濃度貢獻比例之空間分佈,結果顯示原生性排放源於都會區有較高之貢獻比例,尤其是北部空品區,而衍生性細懸浮微粒之貢獻比例,則以中南部,尤其是雲嘉南空品區與高屏空品區為高。

行政院環保署102年期末報告(計畫編號EPA-102-FA11-03-A082),細懸浮微粒(PM2.5)管制策略研擬及減量成效分析,報告內容指出硫酸鹽與硝酸鹽於各空品區之濃度分佈則分別如下圖所示,結果顯示硫酸鹽濃度顯著大於硝酸鹽濃度,而且兩者之濃度均為由北往南遞增,除了高屏空品區之硫酸鹽濃度略低於雲嘉南空品區;不過須注意不同文獻之採樣時間並不相同。

4.預防PM2.5傷身,這4件事一定要做!
希冀藉由此文章讓民眾了解到什麼是PM2.5,對環境造成之影響、隱藏在我們生活環境中所造成的危害。既然在我們環境中無處不在,該如何做才能避免我們暴露在高濃度的危害因子中呢?,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就從我們生活做起,以下列舉出預防PM2.5的方法:
A.關心空氣預報
環保署會在「空氣品質監測網」公布隔日空氣污染預報,讓一般民眾可以提早準備,做好應有的防護措施。環保署也推出一款免費App應用程式「環境即時通」(ios、安卓),讓民眾可利用智慧型手機,隨時查詢沙塵暴、紫外線與懸浮微粒等最新數據。
我國環保署建立「PM2.5濃度指標」的情況分為綠、黃、紅、紫四種警示顏色等級,另外再細分為10等級,並且在第4級開始,有敏感性體質的民眾就必須注意戶外活動及身體狀況。
「紫爆」就是屬於第10級的狀況,PM2.5在每立方公尺有71微克以上,以下圖4為環保署監測資料為例,發布時間為2017-02-20 12:00,由圖中可以看出雲嘉南地區多處呈中級的橘色,甚至麥寮工業區更達到9級。像這樣接近紫爆的時間或地區,建議敏感族群、呼吸道、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或長者、小孩與孕婦盡量減少外出時間。

B.選擇戶外活動時間
利用環境品質監測網留意空氣品質狀況,若數據表示空氣品質極差,則當天不宜外出運動。盡量避開交通尖峰時間,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說,上午7到10時、下午6到9時,因通勤車流量大,PM2.5與二氧化氮濃度都會偏高,下午1到3時之間臭氧濃度為全天最高,民眾也應多留意。
C.配戴活性碳口罩
如果必須出門,建議可戴上附有活性碳口罩,以盡量過濾掉會引起刺激的懸浮微粒,另外,活性碳口罩具有吸附汙染物之功能,所以需定期更換口罩才有效果。一般的棉布或紗布口罩,僅提供保暖、防塵之用,對於懸浮微粒效用不大。知名的N95口罩,雖然可能有效過濾更小的細懸浮微粒,但由於設計密閉、不適感高,一般情況下並不建議配戴。國泰醫院呼吸胸腔科醫師吳錦桐也提醒,一般人不必過於緊張、無時無刻都戴著口罩,以免影響生活品質與心情。
D.挑選室內空氣清淨機
傳統的空氣清淨機是靠過濾網阻擋空氣中的微塵或顆粒,但過濾網無法隔絕PM2.5,因PM2.5比濾網的孔洞還要小,所以一般空氣清淨器只能擋住顆粒大的微塵,但卻無法有效阻擋PM2.5。
現今的家電產品中,已有標榜能有效過濾之高效能清淨機,挑選適合的來為家庭室內淨化空氣,家庭擁有乾淨的空氣,我想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基本的需求吧!

作者:劉家瑋 *本文為讀者投稿
一名重視地球環境保護的成員,沒有拯救地球這種夢想,如何在「環保」與「經濟」的發展上取的平衡, 他常說過「環保-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中興環境工程碩士, 經歷替代役-環保役 服勤於某環保局小小役男,現職台灣電力股份 有限公司從事環境保護工作。